高校教師遞交辭職信的10個理由
來源?|?學術志(ID:xueshuzhi001),作者?|?孔乙己?
在很多人眼里,高校教師是一個有錢、有閑、有地位的職業(yè),但是也有很多教師遞交辭職信,放棄了這份職業(yè),是何種原因讓他們最終放棄穩(wěn)定,走向未知呢?我們通過一些個案梳理管窺高校教師辭職的原因,期望能為穩(wěn)定教師隊伍,促進高校教育提供些素材。
1成就感低
教學工作年復一年,一般一個老師從事幾個學科科目的教學工作,第一次授課壓力較大,需要搜集資料,建構體系,尋找案例,然后在此基礎上修正更新。這些工作一般在剛入職,干勁十足的時候就基本完成,此后多年,甚至是一生賴此授課,基本也沒有對課程進行重新整理的理由。重復性工作雖然減少了工作量,但也讓人喪失成就感。
2信息閉塞
理論上來講,憑借現(xiàn)代發(fā)達的信息技術,身處何地都應該輕松獲得信息,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。高校老師一般對自己研究領域的動態(tài)比較敏感,但是對很多社會信息和前沿信息的把握缺少必要的敏感性,況且技術只是獲取信息的基礎保障,對信息的意識還取決于個人需求,信息能力,周圍環(huán)境等諸多因素。
3圈子太小
高校老師的圈子集中在同事,同學,老鄉(xiāng)中,缺少異質人群接觸的中介平臺,相應的也缺乏信息的獲取通道和知識輸出途徑?;炝撕枚嗄?,都還在學校圈子打轉轉,教師逐漸成為一個孤立的行業(yè),缺少融入社會協(xié)作的路徑。
4收入不高
高校屬于典型的事業(yè)單位,清水衙門,教師在所在城市的工資基本屬于中等甚至靠后的水平。青年教師要面臨買房購車結婚育子等剛性需求,每月工資根本不足以支付這些費用,甚至高校的公積金都不夠貸購買100平米以內的貸款。
5社會地位降低
在中國急劇變革的社會環(huán)境下,知識的社會功能弱化,知識生產者的教師社會地位也無形中被降低,社會話語權被削弱,知識無力成為知識分子的共識。教師也無法獨善其身,社會地位成為教師群體不得不考慮的一個職業(yè)因素。
6學術功利化
本來學術研究應該成為社會最純凈的事業(yè),但現(xiàn)實卻是學術研究越來越功利化,瞄準學術期刊利益市場的人越來越多,學術論文中介越來越多,學術期刊版面費越收越貴,課題申請越來越難,職稱越來越難評。學術研究也加入了社會經濟體的一部分,量比質優(yōu)的評判機制也驅趕著學術研究越趨功利和短期化。
7教學量化和被監(jiān)督
教學應該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過程,但是高校管理者似乎越來越對教師不放心,教學不斷被量化和監(jiān)督化,講課比賽、學生評教、期末考核、專家監(jiān)督等各種手段并行,老師的不信任感增加,個性淡化,教學趨于一致。
8大學教學模式面臨改革
誕生于工業(yè)社會的教學體系越來越不適應現(xiàn)代教育需求,突出地表現(xiàn)在幾個方面:生源越來越少,教育資源過剩;盲目選擇專業(yè),缺少內在驅動力;教育成本越來越高等。以在線教育和線下小組的學習模式將得到發(fā)展,教育模式改革勢在必行,教師職業(yè)面臨革新,個人轉型壓力增大。
9知識被掏空感
由于大部分老師缺少深入實踐的機會,所以教學內容懸停在空中,缺少應用性和新鮮性。教師逐漸釋放已有知識存量,卻缺少知識繼續(xù)輸入的路徑,教師經常有被掏空的感覺,形成很差的心里感受,換行業(yè)或繼續(xù)深造成為自然而然的選擇。
10課堂掌控力降低
以前老師作為專業(yè)知識的擁有者,享有課堂的權威,但是教師在課堂的掌控里越來越弱。一方面,學生占有和老師相同甚至比老師還要豐富的信息渠道,某一領域的知識范圍要超越老師;另一方面,手機成為老師課堂的最大爭奪者,“低頭一片”成為課堂常態(tài),很對時候老師成為自言自語者。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社科學術圈整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