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隕石撞擊的隕石被認為可能比隕石早79萬年
我們的太陽系不是孤立存在的。它與數百顆兄弟恒星一起在恒星苗圃中形成,即使在今天,它偶爾也會與星際物體相互作用,例如烏穆阿穆阿和鮑里索夫。因此,可以合理地假設一些星際物質已經到達地球。
最近,阿維·勒布(Avi Loeb)和他的團隊通過一項研究贏得了相當多的關注,該研究認為他們在海床上發(fā)現了一些星際物質。但一項新的研究發(fā)現,這種材料具有更多的本地來源。
最初的研究是基于2014年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海岸附近進入地球大氣層的一顆流星。對其撞擊軌跡的觀測表明,它可能起源于外星。既然我們知道它擊中了哪里,為什么不尋找它的殘骸呢?
這導致勒布的團隊來到了巴布亞新幾內亞附近的海底,在那里他們發(fā)現了被稱為球狀體的富含鐵的小球體。該研究分析了這些球體的組成,發(fā)現同位素分布非常不尋常,它們一定有星際起源。
雖然這聽起來很有說服力,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。首先,2014年流星的軌跡并不那么精確。我們知道一般的撞擊區(qū)域,但數據根本不足以證明這些球狀體來自這顆特殊的流星。
其次,“不尋?!钡耐凰卦谖覀兊奶栂抵胁⒉簧僖?。正如這項新研究表明的那樣,起源于太陽系的物體的鐵同位素比率存在分布,特別是57Fe和56Fe的比率。
“外星人”球體的比例完全在這個范圍內。如此之好,以至于它們成為星際的幾率不到萬分之一。所以這些球體有一個本地的起源。
但它們很可能是由撞擊事件形成的,因此這項新研究走得更遠。這些球體的起源是否有已知的影響?原來是有的。
它們被發(fā)現的地區(qū)是所謂的澳大拉西亞 tektite 散布油田的一部分。這是一個橫跨東南亞到南極洲的廣闊領域,是由 790,000 年前的一次大撞擊造成的。研究小組研究了其他同位素比率,發(fā)現它們與其他已知的澳大拉西亞tektites一致。
因此,這些特殊的球體具有本地起源。但這并不意味著星際隕石不存在。根據我們所知道的,幾乎可以肯定地球上有星際物體等待被發(fā)現。我們只需要繼續(xù)尋找他們。